本期目录

2023年, 2期 刊出日期:2023-07-27
  

  • 全选
    |
    专题:南北关系
  •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学科术语和政治话语,南北关系通常用来描述富裕的工业发 达国家与较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尽管上述关系被冠以地 理之名,但决定南北分野的结构性因素在于社会经济指数而非地理位 置。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也并非所有位于 南方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具体而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产 力、失业率、文盲率、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等各方面要素共同决定 了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判定标准。除社会经济维度外,南北关系 中同样存在政治层面的含义,南北双方在国际政治中形成联盟和机 构,以代表各自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在南北关系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被殖民掠夺和压迫的经历造就了南方国家共同的身份认同。然 而,南北国家并非总是处于冲突当中,由于过去的殖民历史和当前的 全球化现象,双方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南方国家对北方国 家在殖民时代的统治制度有大量继承之外,双方也产生了超越南北框 架之外的新的联结。 

    国际学界对于南北关系研究的关注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提 升而逐渐出现的。在 20 世纪的冷战中,美苏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都试图拉拢刚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这样的战略兴趣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北方国家的大学中建立了发展研究。当时主导发展研究的现 代化理论普遍认为,全球南方的传统机制和价值是发展的障碍,现代 化之路是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学习的单一、线性发展道路。与现代化 理论不同,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由拉美学者提出的依附理论指出了南北 关系的冲突性,认为北方国家的政治经济霸权是导致南方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全球南方国家中出现了成功的发展案例,越来 越多学者呼吁不要将“南北”一词理解为固定的空间单位,而是一种 基于不平等和支配的全球现象。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前殖民大国和南 方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各类国家群体之间。 

    本期设置“南北关系”专题,试图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不同层面。其中,周燕的文章指出,巴西与美国 的紧密关系并非只是因为同处美洲地区,而是巴西因自身发展的制度 需求而向美国学习并靠近的结果;而美国对巴西的制度输出则更多是 出于自身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利益考量。唐溪源的文章指出,法国对非 洲的政策长期受到以西式自由民主制度为内核的“价值理性”规则和 以国家实际利益为主导的“工具理性”规则影响,并以法国近年来对 马里军政府的政策为例,证明了“工具理性”仍是法国对非政策的首 要标准。马悦的文章指出,主要受到大陆法和伊斯兰法影响的阿联酋 主动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建设施行普通法制度的金融自由区,开创了 21 世纪英国前殖民地和被保护国主动移植英国法律的新模式,是具 有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引进判例法的最新案例。

  • 周 燕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西是拉丁美洲众多国家里与美国关系最紧密的国 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存在相似性,甚至被认为是 “热带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亲近性。 本文认为这并不是近些年两国极右翼政府之间简单的呼应 与模仿,其背后有长期演进的制度性原因。自 19 世纪末 以来,巴西与美国在制度层面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演变而生了这种亲近性。本文从制度供需的角度切入,从 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巴西与美国存在亲近性 的原因。从供给与需求的分析框架来看,巴西与美国的亲 近性是巴西因自身发展的制度需求而向美国学习并靠近的 结果,同时也是美国为了实现其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利益而 对巴西提供和输出制度的结果。
  • 唐溪源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3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 2020 年马里发生军事政变以来,法国与马里军 政府的关系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一些研究认为俄罗斯 “瓦格纳”集团的介入、马里社会各界的反法情绪、马里 军政府对民主规则与价值的违背是导致法马关系破裂的 主因。这些观点大多从具体的事件因果逻辑层面诠释问 题,将法国视为被动回应的一方,而非从国家行为逻辑层 面系统地解释法国做出相关决策的原因。法国的对非政策 长期受两套理性规则影响,即以西式自由民主制度为内核 的“价值理性”规则,与以国家实际利益为主导的“工具 理性”规则。历史上,法国的对非政策以“工具理性”优 先。近年来,奥朗德、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政府试图将 “价值理性”作为对非政策的主要指导原则。法国 2013 年 对马里军事干预的决策过程,表明“价值理性”在法国对 马里政策中的权重已显著增加,已经等同乃至超过“工具 理性”的影响力。这种对“价值理性”的重视在马克龙时 期进一步加强。2020—2022 年马里连续两次发生政变后, 法国政府的决策表明其愿意为了遵循“价值理性”而牺牲 “工具理性”,这种变化具有趋势性。但这不意味着法国在萨赫勒地区乃至更广大的撒南非洲地区完全抛弃“工具 理性”。法国对 2021 年政变后的乍得的态度表明,对于 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支点国家,法国仍然愿意执行一些与 “价值理性”相违背的政策。因此,如乍得、尼日尔等因 其军事资源与自然资源对法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很有 可能获得法国基于“工具理性”的特别宽待。而像马里、 布基纳法索等军事能力薄弱、缺乏战略资源、治理赤字高 筑的国家,可能会成为法国“价值理性”下苛责的对象。
  • 马 悦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6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系, 该法系的成员包括英国、美国和绝大多数的英联邦国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作为一个主要受到大陆法和 伊斯兰法影响的国家,近年来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分别建设 了两个实行普通法制度的金融自由区。阿联酋主动移植英 国普通法的案例,开创了 21 世纪英国前殖民地和被保护 国主动移植英国法律的新模式,探索了在具有法典法传统 的国家引进判例法的可能性,也体现了英国普通法在法律 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优势。
  • 历史与地理
  • 张玉友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9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现代阿尔及利亚起源,学术界,尤其是西方学 者常以“奥斯曼起源说”为解释路径,即阿尔及利亚国家 最早只追溯至奥斯曼时期,对阿尔及利亚早期国家缺乏重 视与研究。阿尔及利亚地区最早的政治实体起源于公元前 4—前 3 世纪时期形成的若干部落联盟。罗马帝国殖民时 期,在外部入侵与内部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这些部落联盟 通过战争的形式相继建立了酋邦制国家努米底亚王国和罗 马化本土政权。公元 7 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后,部落文明 中的自然凝聚力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宗教凝聚力相结 合,催生了多个地方酋长国。11—13 世纪是阿尔及利亚 早期国家形成的成熟时期。通过宗教变革的方式,沙漠边 疆地带的柏柏尔部落对中心地带发动了多次征服运动,先 后建立了两个边疆性帝国。阿尔及利亚早期国家形成的历 史事实反映了西方殖民统治前非洲已经存在着丰富的政治 文明。
  • 迪恩·夏普, 熊星翰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129-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理学和地区研究 a 渐行渐远几十年之后,我认 为地理学已经出现了地区研究转向。然而,两个领域之间 的长期分歧导致地理学家对两个问题产生了误解:什么是 作为一门学术的地区研究,以及地区研究能对地理学作出 什么贡献。本文认为,地区研究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一种专 注于表现地区差异的研究路径,而应该被视为一种研究领 域,在这一领域中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研究实践, 并借助地区研究对地理概念进行“衍射”。地区研究可以 为地理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式,让后者思考自己在世界中的 地位以及与世界产生的牵连。
  • 田野调查
  • 李宇晴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163-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学界各学科不约而同开始讨论田野调查之 际,田野调查已经成为跨学科视野下的一种学术生态。田 野调查生态的形成与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在学界的流行有着 密切关系。跨学科理念在全球学界流行,其背后隐含的是 对现有植根于学科分类的高校体制的解构,以及对基于案 例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强调。在新兴交叉学科的区域 国别研究领域,因其以地理区位划分研究对象的特点,田 野调查成为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方法论。田野调查既是一系 列研究方法的科学集成,也是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学科综 合。跨学科视野下的田野调查的共性在于以问题为导向, 掌握问题的复杂性;追求某个社会场域的整体视角,考虑 对问题看法的多样性;重视第一手材料,强调掌握现实的 动态性。跨学科视野下的田野调查强调自下而上地、生成 性地、从整体性视角对研究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区域国 别学作为我国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学界正在不断探索其知 识体系、学科核心与学科边界所在。区域国别学在将田野 调查看作其核心方法论之一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科边界模糊性,将包容更多灵活动态的研究进入。
  • 李 音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183-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城市历史进程或城 市化的研究多遵循线性演变的逻辑,也就是城市人口增 多、空间扩大的城市发展史,关注的是描述性的统计分 析,低估了行动者及其行动的重要作用。都市人类学视阈 下的城市变迁研究得以对城市的时空进行解构,透视城市 内街道、建筑物、纪念碑、基础设施等城市场所或部件的 符号力量与文化意义,有助于从动态实践的角度深入理解 城市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将目光聚焦在人口 多达两千万的拉美最大城市墨西哥城,在梳理 19 世纪末 以来墨西哥城“历史中心”及其周围区域在道路规划、城 市建设、空间区隔、景观设计、人文休闲、商业开发等方 面变迁的基础上,试图展现官方话语下的构想空间与当地 居民自下而上的抵抗之间的张力,为理解城市史提供一种 “人”与“城市”双向建构的新视角。
  • 评论与争鸣
  • 张 昕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209-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 年 9 月 14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研究生 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 办法》。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扩员”尤其令人瞩目。其 中,“交叉学科”正式确立,下设 7 个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 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 科学与工程和区域国别学。教育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公布意味着 持续数年关于建立“区域国别学”作为一个独立一级学科的讨论在中 国国家教育体系中暂告一段落,从而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本文尝试将 中国近年来推动“区域国别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过程本身作为考察和 分析的对象,将这个学科建设的过程作为国家知识体系建设的一部 分,审视这个过程如何嵌入中国政治经济体系内部,以及由此给中国 “区域国别学”赋予的特性。通过分析推动独立学科建设背后的政治 经济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的性质、内在 悖论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其结论也可以延伸到更广的中国国家 知识生产体系的性质和未来前景。
  • 龚浩群, 郭 洁, 姜景奎, 李紫莹, 孟钟捷, 沐 涛, 孙德刚, 吴小安, 叶海林
    区域国别学. 2023, 35(2): 22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编者按:2022 年是“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创立十 周年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同年,“区域国别学” 被国家增设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区域国 别研究学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界亟需就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研究理论、人才培养、学科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 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加快完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提升其水平。 值此之际,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邀请对东南亚、拉丁美洲 和加勒比、南亚、欧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西亚北非六个地区进行过 深入研究,且具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十 位区域国别研究专家齐聚清华园,就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 对话与讨论,共同探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发展路径和行动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