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6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 全选
    |
    议题研究 全球南方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
  • 《区域国别学》编辑部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庆, 亢佳, 袁可欣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而复杂的议题,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多个层面。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双重趋势下,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以实现更有效和公正的治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尽管多数大国实行联邦制,但地方政府的权力常受到联邦政府侵蚀,形成“应然”与“实然”的落差。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墨西哥经历了央地关系的五个发展阶段:权力集中化与初步下放、权力下放与自由化、权力趋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竞逐以及新的权力复杂化。这一过程反映了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对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塑造。
  • 熊星翰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3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分权目前已成为全球南方重要的治理模式,但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普遍的失效困境。本文在简要介绍地方分权的概念及其在非洲的推广情况后,梳理了马达加斯加地方分权政策的实施历史,以及各历史阶段马达加斯加地方分权的特点。从中可以发现,马达加斯加当前的地方分权没有达到预期的制度设计效果。针对马达加斯加地方分权失效的现象,本文对其进行递进式的探讨,认为除了国家能力弱小、政治体制缺陷等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马达加斯加分权失效的现象,还需要认识到地方分权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间存在差异。地方分权中对于兼顾民主、自由和效率的设想,会发展为分权三个维度的深层内在矛盾。
  • 专题研究
  • 何海洋, 刘欣宇, 涂华忠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7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 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达到高潮,锡克帝国在两次英锡战争后于1849 年灭亡。在殖民者的打压和其他宗教的影响下,传统锡克社会日渐崩坏,锡克教信仰逐渐淡化,锡克民族面临着民族身份的认同危机。为重建民族身份,锡克民族采取了反抗与变革的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军事斗争和自组织反抗殖民统治,并开展辛格·沙巴运动重申独立身份,强化宗教认同;另一方面,对锡克社会的教育、经济技术和宗教文化进行变革,使之逐渐引入近代化元素,并加强民族意识凝聚。上述双重策略有效化解了认同危机,重新建构了锡克民族身份,但并未改变殖民主义导致锡克民族独立之路被打断的现实。分析锡克民族反殖民斗争的双重策略,阐释其独立运动的历程,对深化关于印度次大陆文化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 顾炜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9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共同推动全球格局和地区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欧亚地区治理出现了主体增多、领域分异、次区分化、制度堆叠、危机频发等许多新动向,呈现出新的转型发展趋势。欧亚地区治理的转型既受到全球治理转型的影响,也与欧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形势有关。在大国激烈竞争、新技术不断变革、全球问题凸显和地区问题复杂化的背景下,欧亚地区治理面临着多重新挑战。从横向的地区比较看,欧亚地区治理呈现治理构建与治理转型同时并进的复杂特点,其前景与大国协调和地区合作密切相关。
  • 主题讨论 区域国别学与既有学科的互动
  • 宋秀琚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119-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洲海”这一具体且紧凑的地理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新领域。自古以来,亚洲海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地理空间,更是一个持续且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区域,具有极高的区域国别研究价值。2022 年生效的RCEP 进一步推动了亚洲海区域化的进程。作为亚洲海区域内的主导国家,中国应主动发挥亚洲海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纽带作用,尽快构建亚洲海区域化意识、研究国际海洋法体系,加强海洋治理,以及树立解决域内冲突的整体战略观。
  • 凯瑟琳·欧文, 王书剑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139-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张深入借鉴并融入区域研究视角将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无论是案例选择还是对非西方官僚机构的理论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的主流仍然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然而,作为全球南方国家转型的指导逻辑,新发展主义的兴起正在推动形成一类新兴的、主动作为的公共部门机构,且这些机构在部分国家具有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其目标不仅包括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直接干预公民的日常生活。但是,主流公共管理理论尚未充分捕捉这一趋势。本文认为,要建构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将基层官僚制框架与区域研究视角相结合。这一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官员如何向公民传达政策、权力如何被再生产和协商,以及发展目标如何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或妥协。最后,本文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具体研究中运用区域研究视角分析发展主义官僚机构。
  • 评论与争鸣
  • 陈功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175-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穆斯塔法·米纳维的《失去伊斯坦布尔:阿拉伯—奥斯曼帝国主义者与帝国的终结》一书以两位来自大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精英萨迪克和沙菲克的生平为线索,展现了奥斯曼帝国晚期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的阿拉伯精英群体的沉浮。本书开拓了人物传记的新写法,也开拓了在民族主义之外研究奥斯曼晚期阿拉伯精英群体的新路径。除此之外,本书也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近年来奥斯曼史研究界里强调奥斯曼帝国多元属性的思潮,并引导读者思考学术界思潮和土耳其“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没有解释选择萨迪克和沙菲克作为传主的原因。然而瑕不掩瑜,本书仍然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历史学作品。
  • 区域国别学. 2025, 37(6): 196-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