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1期 刊出日期:2022-10-10
  

  • 全选
    |
    专题:发展中国家政商关系
  • 朱鹏飞, 杨崇圣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29-5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国家俘获”是新兴民主国家普遍面临的一种转型困境,其本质是资本权力对国家权力的绑架与操控,属于腐败的高级形态。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同样遭遇了“国家俘获” 这一困境。 由于殖民历史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南非的案例充满了族群政治色彩。“资本权力”和“族群政治”纠缠在一起,使得后殖民国家遭遇“国家俘获”的情形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将对南非的“国家俘获”现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古普塔家族和宗多委员会的深入分析,试图探索后殖民语境下“国家俘获”的形成机制和解决方案。希望借助南非的个案为“国家俘获”提供理论上的补充与完善,并尝试与更为宏大的“弱国家困境”理论形成对话,以此反思后殖民国家的民主化与国家建构道路。
  • 袁梦琪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57-8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新兴技术的兴起、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的变迁和相应政策的支持,使得互联网平台企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和政治运行方式产生影响,也对当代政治学许多现有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兴起使原本的公共治理的主体出现了变更,影响了传统的权力运行机制,更创造了全新的政治空间。面对这些变化,本文通过对阿根廷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自由市场”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国家在数字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治理精神,鼓励协商合作、改进监管理念、改善政治吸纳,从而应对新发展带来的政治影响。
  • 历史与地理
  • 毕世鸿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89-1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区城国别学中,世界史既是其重要基础,也是其重要的学科交叉对象。“国别”和“区域”是构成区域国别学科历史研究的车之两轮。世界史学科自从诞生之日起,更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并发展壮大。学者们在运用世界史研究方法论述区域国别的历史时,会基于现代视角,大量使用现代的知识、概念和语言。世界史及全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方向在于,关注人类集团之间的关系或相关性,重视采取“接续的历史”方法;尝试排除中心性,即在考察区域国别历史时,不以特定区域为中心,尽可能平等看待所有区域和人类;基于“地球村居民”的立场和视角,发现和强调各区城、各国的共同点;在巩固“纵向历史”的基础上,加强“横向历史”的研究,以回归宏大叙事。在深化区域国别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聚焦重要问题和真问题、谨守“论从史出”、重视区域国别研究的复杂性、善用比较研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等原则。通过采用全球史等研究方法,将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国别研究和世界史学科的融合发展。
  • 亚历山大·莫里森, 石靖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11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俄国向中亚的扩张通常被看作是莫斯科大资本家利益集团游说的产物,或被认为是由圣彼得堡无法控制的“在场者”推动而呈现出的完全无计划的进程。本文是对1865年塔什干沦陷前的一场战役的微观研究。在这场战役中,切尔尼亚耶夫将军领导的俄军将奥伦堡和西伯利亚的堡垒“线”合并,在草原上建立了永久性的新边疆。不论是“经济考量在俄国的决策中居于次要作用”,或是“在该地区存在被授权的扩张计划”,事实表明,这两种解释都不令人满意。然而,该计划的前提是,俄国人可以在该地区确定“天然”疆界,以河流、分水岭或山脉为标志。对切尔尼亚耶夫和其他“在场者”的指示有所反映,但缺乏详细的地理知识意味着这些命令往往是矛盾的或无法被执行的。正因此,切尔尼亚耶夫决定了俄国扩张的时间表(尽管不是方向),并在之后的1865年6月见证了塔什干的沦陷。
  • 田野调查
  • 高良敏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149-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已取得共识,但较少触及方法论层面的讨论。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生产过程无不嵌入知识与田野的互动,并具有追寻综合性知识、以问题为导向、自带多学科、需漫长实践过程等特点,这使讨论方法论取向成为可能。对此,笔者基于人类社会解决日常问题(如疾病与健康)常应用多元方法的普适性特点,结合自身在东部非洲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实践过程,特别是多年多次的田野调查实践,尝试提出方法多元主义方法论取向的学术观点。
  • 齐腾飞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169-19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类学海外研究早已起步,然受限于时代,未形成规模和惯例。而今,随着“海外民族志”概念的提出和大陆诸高校推动的海外田野实践,海外民族志渐成规模,并成为中国人类学的一大面向。因历史积淀、人才培养、语言通关等问题,海外民族志尚处于探索期。文章通过肯尼亚田野展示研究者面临的选题焦虑和问题困惑,并讨论田野点选择、研究方法确定和风险规避的策略,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案例。
  • 评论与争鸣
  • 姜景奎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199-2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 吴小安, 王霆懿, 熊星翰
    区域国别学. 2022, 34(1): 209-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